溫州肯恩大學

上海交通大學


上海交通大學位於上海市,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之一,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,是教育部直屬、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。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,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“綜合性、研究型、國際化”的國內一流、國際知名大學。

上海交通大學有閔行、徐匯、法華、七寶、盧灣等校區。閔行校區是上海交通大學最大的校區,位於閔行區東川路上,鄰近黃浦江。徐匯校區位於上海市中心徐匯區,是南洋公學創辦之地。

十九世紀末,甲午戰敗,民族危難。盛宣懷先生和一批有識之士秉持“自強首在儲才,儲才必先興學”的信念,於1896年在上海創辦了交通大學的前身 - 南洋公學。新中國成立初期,為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,學校調整出一批優勢院系、學科,支持國內兄弟院校的發展;五十年代中期,學校響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,歷經西遷、兩地辦學、獨立辦學等變遷,為構建新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,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。1956年夏,根據國務院決定,學校部分遷往西安,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。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,7月經國務院批准分別獨立建制,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。六七十年代,學校先後歸屬國防科工委和原六機部領導,積極投身國防科研和國防人才培養,為“兩彈一星”和國防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。

改革開放特別是1982年直屬教育部領導以來,上海交通大學以“敢為天下先”的精神,大膽推進改革:率先組成教授代表團訪問美國,率先實行校內管理體制改革,率先接受海外友人捐贈等,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教學科研改革。1984年,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了學校主要領導和師生代表,對上海交通大學的改革給予了充分肯定。在國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,學校以“上水平、創一流”為目標,以學科建設為龍頭,先後恢復和興建了理科、管理學科、生命學科、法學和人文學科等。1999年併入原上海農學院,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。至此,學校完成了綜合性大學的學科佈局。近年來,通過國家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的建設,學校高層次人才日漸彙聚,科研實力快速提升,實現了向研究型大學的轉變。

上海交通大學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。建校以來,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,包括一批傑出的政治家、科學家、社會活動家、實業家、工程技術專家和醫學專家,如江澤民、陸定一、丁關根、汪道涵、錢學森、吳文俊、張光鬥、鄒韜奮、黃炎培、邵力子、蔡鍔、王安、陳敏章、陳竺等。交大畢業生創造了中國近現代發展史上的諸多“第一”:中國最早的內燃機、最早的電機、最早的中文打字機等;新中國第一艘萬噸輪、第一艘核潛艇、第一艘氣墊船、第一艘水翼艇、自主設計的第一代戰鬥機、第一枚運載火箭、第一顆人造衛星、第一例心臟二尖瓣分離術、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種原位肝手術、第一例成功搶救大面積燒傷病人手術等,都凝聚著交大師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。改革開放以來,一批年輕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、各行各業嶄露頭角。

(資料來源:上海交通大學)
(注意:中國留學社所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,請大家以校方公佈的正式信息為準。)

英語授課課程
中國大學排名
內地升學途徑
中國留學社討論區
寧波諾丁漢大學
西交利物浦大學
中央美術學院